資源共享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源共享 > 正文
廣東省職協(xié)2016年度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審一等獎:客家地區(qū)中職生客家文化認同的影響因素調查分析——以廣東省河源市為例
發(fā)布日期:2017-09-01 來源:學校辦公室 字體【

附件3

 

 

 

 

號:    

別:    

  

 

廣東省職業(yè)培訓和技工教育協(xié)會

2015-2016年度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審

 

 

 

 

 

 

論文題目: 客家地區(qū)中職生客家文化認同的影響

          因素調查分析——以廣東省河源市為例 

作者姓名: 葉蓉   張海鋒   劉燕婷             

所在單位:   河源技師學院                     

    稱:   講師                              

QQ 號 碼:   66036134                        

手機號碼:    15976710730                      

 

客家地區(qū)中職生客家文化認同的

影響因素調查分析[1]

——以廣東省河源市為例

摘要:河源作為純客家地區(qū),客家文化根基牢固,但通過對河源市6所中職學校的學生進行客家文化認同調查發(fā)現(xiàn),中職生的客家物質文化認知度低、客家人身份認同模糊和客家文化踐行意愿不強。據此利用SPSS21.0進行因素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河源中職生的客家文化認同的影響因素以內因為主,外因為輔,其中就業(yè)、興趣是根本內因;家庭氛圍不濃和客家文化時代性是主要外因;學校課程、社會宣傳和外來文化是重要外因。整體上這些因素對中職生客家人身份認同和客家文化踐行意愿的影響大于物質文化認知。

關鍵詞:客家文化認同  影響因素  中職生 河源市

 

1問題提出

 學者劉小楓在《中國文化的特質》一書的編序中指出:文化有兩個層次,其一是指精神文化,亦即哲學、宗教、藝術所體現(xiàn)的某種精神意識;其二是指社會文化,即某一民族的歷史中具體的生活方式、行為結構、民俗習慣等[1]。文化認同理論是20世界50年代初期由美國精神分析家埃里克松提出的,文化認同是對自身民族文化的認同,是一個民族凝聚力的體現(xiàn)[2]??图胰藦闹性w徙到南方,篳路藍縷、歷盡艱辛,不斷與當地原住民融合、演變和發(fā)展,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图椅幕瘎t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發(fā)展,客家人在長期的生活和斗爭中形成了吃苦耐勞、艱苦樸素、崇文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生活在純客家地區(qū)的客家人應該會受到客家文化的感染而認同文化的存在與影響,然而,處于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客家傳統(tǒng)文化似乎在學生群體中被忽略,致使客家文化傳承出現(xiàn)斷層。

 河源市社科聯(lián)“十二五”課題《河源市中職生客家文化認同及教育研究》已對河源市6所中職學校的學生進行了客家文化認同的現(xiàn)狀調查,分析得出河源市中職生的客家物質文化認知度低、客家身份認同模糊和客家文化踐行意愿不強的結論,據此,本文進一步通過SPSS 21.0進行因素的相關分析,分析客家物質文化、客家人身份認同及客家文化的踐行意愿與興趣、學業(yè)、就業(yè)、社會宣傳、學校課程、家庭氛圍、年齡、文化時代性、外來文化九個因素之間的相關性,進而探討影響中職生客家文化認同的深層原因,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中職生客家文化認同教育體系提供科學參考。

2客家物質文化認知度低的因素分析

 客家物質文化包括諺語、節(jié)日風俗、客家菜、客家特產、客家名人、客家建筑、客家人品質等內容,由表1的相關系數可知:

(1)就業(yè)和家庭氛圍是影響中職生客家物質文化認知的主要因素。

 就業(yè)和家庭氛圍與5項客家物質文化呈顯著正相關,前者即對就業(yè)越有幫助,中職生就越了解客家物質文化,但是河源中職學校的學習模式是2+1,即兩年在校學習,第三年外出實習(相當于就業(yè)) ,而中職生第三年外出實習的年齡段在17-19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建立期,過早地面對就業(yè)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同時,報讀中職學校的大多是成績不佳或家境貧寒的學生,家長希望孩子學技術,早就業(yè)。在教育教學上,中職學校側重與企業(yè)接軌的技術學習,提倡畢業(yè)即就業(yè)。在企業(yè)招聘中,企業(yè)以技術為硬性指標,對客家文化了解與否并無要求。因此,中職生在明確的就業(yè)目標基礎上學習,容易忽略就業(yè)外的各類信息,客家文化就是其一。簡而言之,客家文化的認知度與中職生就業(yè)不存在相互牽制的關系,也不能在就業(yè)上給中職生提供幫助。因此,學生對客家物質文化的認知較低,就業(yè)是一個強的內在因素,因此,如果要提升學生對客家物質文化的了解,從就業(yè)角度進行引導是重要途徑。

 后者即是客家文化在家庭氛圍中越濃,中職生對客家物質文化的認知越高。隨著社會價值評價的多元化,現(xiàn)代家庭教育觀念更傾向于要求子女讀好書、學好技術、找好工作。目前,了解客家文化未能給學習成績、找好工作帶來實質具體的利益收獲,家長在教育中并不會主動積極滲透客家文化教育,也不會強調:作為客家人,應該怎么做?其次00后的中職生個性強烈,與父母缺乏良性溝通,親子關系緊張,存在明顯的人際溝通障礙。家長難以在和睦的家庭氛圍里對客家文化進行講述和傳承,這勢必會導致學生對客家身份認同的模糊感。這說明家長對中職生的客家文化熏陶很重要,提升客家物質文化認知不僅僅是針對學生,也需要提升家庭成員的物質文化認知,形成良好的客家文化家庭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中職生。

(2)中職生的興趣、學業(yè)、年齡以及社會宣傳、學校課程是客家物質文化認知的次要影響因素。

 由表1可知,中職生個人的興趣、學業(yè)、年齡與各項物質文化的相關性較弱,并且這三個因素都集中影響中職生對客家菜、客家特產的認知,而對其它物質文化的認知沒有影響,這說明需要利用學生的興趣、學業(yè)和年齡三個因素來拓寬他們對諺語、節(jié)日風俗、客家名人、客家建筑和客家人的品質的認知。另外,社會對客家物質文化的宣傳和學校開設客家文化課程對中職生的物質文化認知影響也不大,這說明客觀的因素對學生的物質文化影響并不如主觀因素,要提高中職生的客家物質文化的認知應該要轉變中職生主觀意識,讓中職生主動了解客家物質文化。

1 客家物質文化認知的因素相關分析表

 

興趣

學業(yè)

就業(yè)

社會

宣傳

學校

課程

家庭

氛圍

年齡

客家文化時代性

外來

文化

諺語

.019

.004

.044

.079*

.070*

.116**

.003

.047

.039

節(jié)日風俗

.048

.025

.095**

-.014

.030

.081*

.037

.040

.047

客家菜

.076*

.078*

.150**

-.063

-.047

.073*

.065*

.076*

.052

客家特產

.099**

.083*

.117**

 .084*

.072*

.109**

.076*

.052

.039

客家名人

-.015

-.000

-.005

-.019

-.049

-.006

-.038

-.033

-.012

客家建筑

.017

.035

.066*

-.050

-.064

0.011

-.039

-.050

-.004

客家人品質

.040

.056

.097**

-.026

-.014

.065*

-.001

.032

.075*

注:在0.01水平(雙尾),**的相關性是顯著的。

3 客家人身份認同模糊的因素分析

     客家學奠基人羅香林先生認為:歷史上客家人曾歷經五次大規(guī)模的遷徙運動,并在遷徙中形成了影響深遠,且人文特異的重要民系族群[3]

国产亚洲精AA在线,欧美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看视频,aa在线观看无码国产亚洲